联系钟山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需求与咨询,您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地 址
南京市玄武区四方城1号
电 话
025-83651507
网站
www.zhongshanculture.net
邮 编
210014

版权所有@南京钟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505970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衣冠南渡—— 东晋

浏览量
【摘要】:
衣冠南渡——东晋衣冠南渡——东晋详细介绍  东晋(317~420年),六朝之一。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灭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自立为晋王。次年称帝,改元太兴。因都城建康在旧都洛阳东南,史称东晋。疆域北以今淮河流域为界,西抵云南,南至越南中部。420年,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宋取代。历11帝,104年。  东晋年表帝王在位时间都城元帝 司马睿317—323年建康明帝

衣冠南渡—— 东晋

  衣冠南渡—— 东晋衣冠南渡—— 东晋详细介绍

  东晋(317~420年),六朝之一。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灭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自立为晋王。次年称帝,改元太兴。因都城建康在旧都洛阳东南,史称东晋。疆域北以今淮河流域为界,西抵云南,南至越南中部。420年,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宋取代。历11帝,104年。

  东晋年表

帝王
在位时间
都城
元帝  司马睿
317—323年
建康
明帝  司马绍
323—326年
成帝  司马衍
326—342年
康帝  司马岳
343—344年
穆帝  司马聃
345—361年
哀帝  司马丕
362—365年
废帝  司马奕
366—371年
简文帝 司马昱
371—372年
孝武帝  司马曜
373—396年
孝武帝  司马曜
397—418年
恭帝司  马德文
419—420年
 
在位时间
都城
元帝  司马睿
317—323年
建康
明帝  司马绍
323—326年
成帝  司马衍
326—342年
康帝  司马岳
343—344年
穆帝  司马聃
345—361年
哀帝  司马丕
362—365年
废帝  司马奕
366—371年
简文帝 司马昱
371—372年
孝武帝  司马曜
373—396年
孝武帝  司马曜
397—418年
恭帝司  马德文
419—420年

 

  【历史事件】

  永嘉南渡

  西晋自“八王之乱”后,政治愈加腐败,国力日渐衰微,少数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率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纵兵焚掠。中原士族和平民百姓为避战火,纷纷南下,近百万中原人口涌入南方,史称“永嘉南渡”。建康都城的北方侨民数量超过土著人口,形成五方杂处的全国性大都市。“永嘉南渡”促进了江南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文化大融合。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80余万攻打东晋。消息传到建康,“京师震恐”。宰相谢安为稳定人心,到建康城外的东山(今江宁区东山)下棋。同时派谢石、谢玄等率晋军8万拒敌。两军决战于淝水(今安徽寿县)。谢玄要求苻坚后退,让晋军渡水决战。苻坚退军时,内应在秦军阵后大呼“秦兵已败”,谢玄趁机挥师猛攻,秦军大败。捷报传到建康,谢安正在下棋。客人询问战果如何,他不动声色地说:“小儿辈已破贼!”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保住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谢安(320-385年),东晋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字安石,号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士族出身,历任要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他在建康主持朝政二十多年,对都城进行大规模整修,并做了两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一是巧妙地阻止权臣桓温的篡位活动,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二是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抗击了外敌的入侵。谢安家族人材辈出,居建康乌衣巷。

  【历史成就】

  崇尚自然——玄学

  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兴盛于魏晋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标榜门第,崇尚清谈,钟情自然,不拘名教,蔑视礼法。以嵇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向秀、刘伶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清谈”也成为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风尚。玄学思想对于六朝的文学、艺术、书画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一部中南亚史籍——《佛国记》

  法显(约337~约422年),平阳武阳人(今山西襄垣)人,是六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他3岁时剃度为和尚。后秦弘始元年(399年),法显为求真经,从长安出发,西度流沙,越葱岭,到达天竺(今印度)。后由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经海路乘船归国,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到达青州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前后历时14年,途经30余国。次年(413年),法显来到建康,居于秦淮河畔,与天竺僧人佛驮跋陀罗在道场寺共同翻译出带回的佛教经典《方等泥洹经》、《杂阿毗昙心》、《摩诃僧祇律》等,约100多万字。法显还在建康将旅行见闻写成了《佛国记》(又名《法显传》),详细记述了中亚、印度、南海诸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人物】

  “王与马,共天下”—--王导

  王导(276—339年),东晋大臣,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王导跟随南渡,任安东将军司马。他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元帝因此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在东晋初年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自东晋至陈亡的三百余年间,南方经济发展,文化更是远远超过北方,王导可谓功不可没。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出身建康世族王家。早年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学张芝草书、钟繇楷书。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王羲之对书法进行了革新,一改汉魏以来的古拙书风,形成妍美流便的新体。其行书雄放多变,“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堪称古今书坛之冠。故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摹本。有《乐毅论》、《黄庭经》、《初月帖》、《姨母帖》、《兰亭序》等。《兰亭序》被誉为“法帖之冠”,为历代书家临摹典范。

  “小圣”——王献之

  王献之(344~388年),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二王”。王献之幼年随父学书法,兼学张芝,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当时古拙的书风,创造出独特的“破体”。草书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是在六朝时期完成的,其中开一代之风者首推王献之。代表作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桃叶歌

  王献之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明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三绝”画家——顾恺之

  顾恺之(346~407年),六朝最出色的画家,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被称作“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画家。其画笔迹周密,如春蚕吐丝,形成独特的“密体”。谢安对他推崇备至,称“自苍生以来未有也”。其画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斲琴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

  葛洪(283~363年),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将儒家纲常名教与道教戒律融为一体。他改造的天师道——神仙道教成为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葛洪系统总结了自古以来的炼丹实践,对后世炼丹术的发展影响重大。葛洪还精通医药学,著有《肘后备急方》,有对天花、恙虫病世界最早的记载。代表作为《抱朴子》、《神仙传》等。

  “中兴之冠”——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人。西晋末避乱过江,初任宣城太守殷祐参军,后至建康,任王导参军。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后因力阻王敦谋逆被杀。事后,被追赐为“弘农太守”。 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博学多才,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数十万言,其词赋号称“中兴之冠”,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

  【都城建设】

  东晋建立后,展开了建康都城的重建工作,奠定了以后都城发展的基础。建康城由内至外分为宫城、都城、外郭三重。咸和五年(330年)九月,东晋开始在东吴苑城的基础上建造宫城(俗称台城),历时两年有余。在宫城建设中,第一次使用城砖。此后,又在东吴都城的基础上,将城门由一个扩建到六个。同时,在都城周围设置篱门56所,作为建康城的外郭。东晋建康城奠定了六朝都城三重城垣的基本规模和框架。

上一篇:
下一篇: